|
垃圾转运设备从毛驴车到全自动化垃圾压缩车的改变时间:2021-01-20 从六七十年代初“驾、驾”吆喝的毛驴车,到后来奉为“宝疙瘩”的蹦蹦车;从八十年代的130自卸翻斗车到九十年代的142翻斗车,再到今天使用的全自动化垃圾压缩车;从人工扫街的业务队到机械化操作的机械化车队;从无到有,从有到全,从全到优。 60年来,环卫事业“设备”的更新换代,不仅轻松了更多环卫工人的人力、物力,并且提升了城市卫生水平,也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。 在六七十年代,街头清扫卫生的人员被称作清洁队,主要职责就是扫大街和掏厕所。那时,没有任何机械化清运工具,马车或毛驴车唱主角。为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,驴或马的尾巴下面吊着个粪袋子,“驾、驾”的吆喝声时常响彻小城上空。 1980年,机械化工具“蹦蹦车”登场了。所谓“蹦蹦车”其实就是柴油四轮车。因它一上路就“嗵嗵”直响,又“咚咚”地跳个不停,碰上凹凸不平的路,一颠一颠,一晃一晃,震得人身体一起一落,摇摇摆摆,所以人称“蹦蹦车”。“‘蹦蹦车’比畜力车效率高多了。跑得快,拉的垃圾多。”自此,三辆不用吃喝,不用拉撒的“蹦蹦车”,成了清洁队里的“宝疙瘩”。 1985年,环卫局买回两台解放牌130翻斗自卸车;加上原来的几辆“蹦蹦车”,清洁队总算实现了“初级机械化”,环卫工人也增加至77人。 1995年底,翻斗自卸车增加到20台,装载机有6台,再加上吸粪车等, 环卫局的机械增加到100台,“蹦蹦车”*退出了历史舞台。从而改变了“垃圾靠风刮,污水靠蒸发”的情况。为了便于管理,专门成立了机械化作业队。 2002年使用的是农用福田车,那时候,4个人,从早晨4:30忙到12:30,一天8个小时,工作结束时整个人又脏又累。而且,福田车封闭不好,漏污水、撒垃圾,易造成二次污染。 2007年,开始了创城、创卫的工作,街区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垃圾中转站压缩定点收集,密闭化运输,全程垃圾不落地。 |